仙侠网游命途多舛:四换代理难救,音乐却独领风骚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资源:https://www.acghuo.top/

当那清澈悠扬的《峨眉金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充满古韵的旋律立刻萦绕于耳……对曾深陷《蜀山OL》世界的玩家而言,这熟悉而美妙的乐曲瞬间唤起了尘封的回忆。

凭借“三渲二”技术的巧妙运用,早期的《蜀山OL》以独树一帜的美术风格勾勒出一幅梦幻仙侠画卷。在那个海外作品占据主导的岁月里,它挺起了民族游戏的脊梁,把东方修真之道融入虚拟世界,实现了无数玩家心中御剑腾空、斩妖除魔的侠义传奇。

2008年5月23日,当一群满怀仙侠梦想的玩家兴奋地涌入蜀山世界时,谁也未曾预料到这款曾备受期待的游戏,会因多次代理更替而逐渐失去了光彩。

如今,就让我们乘坐时光机,重回那段逝去的岁月,寻找我们曾经破碎的仙侠梦究竟飘向何方。

外包公司同样怀抱开发游戏的雄心

在讨论《蜀山OL》之前,有必要将目光投向它的创始者——“御风行”。

2003年,一位名叫廖连慎的青年在厦门创立了厦门市御风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尽管廖连慎并非IT背景出身,其大学所学的是土木工程,但在网络游戏蓬勃兴起的年代,因游戏致富的传说层出不穷,他毅然决然跨界投身这个充满诱惑的新领域。

御风行成立之初,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游戏外包工作室,一群人靠着零零星星的外包项目勉强维持生计,艰难地在行业角落中寻求出路。

待到积累了些许行业经验后,廖连慎在厦门找到了几位同样怀抱游戏梦想的伙伴,他们共同瞄准了国产仙侠网游这片蓝海,由此《蜀山OL》的初步构想悄然诞生。

彼时,外包业务带来的微薄收入,根本难以支撑起一个长期发展的游戏团队。廖连慎只得携带精心撰写的《蜀山OL》商业计划书,踏上了屡遭拒绝的融资之路。

对于一个尚无成功案例的新创团队来说,要打动那些目光挑剔的投资人,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经过无数次拒绝后,他终于打动了一位晋江鞋商——这位此前未曾涉足游戏领域的投资者,被他描绘的宏大蓝图所吸引,慷慨注入了200万元的天使资金。

对这群无背景的创业者而言,他们早已明白,这笔资金决不能支撑起下一款产品,唯有《蜀山OL》成功,未来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因此,在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战中,经过整整三年的研发,御风行终于推出了一款专为中国玩家量身定制的浪漫仙侠网游。

机遇青睐有志者

打造出一款引人注目的产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广大玩家知晓并体验这款游戏,同样至关重要。在那时,ChinaJoy无疑是最佳的宣传平台。

2004年,《蜀山OL》虽仅完成了基本内容,却以半成品状态亮相展会。借着其独特的画风与题材之利,该作迅速吸引了不少玩家驻足,并入选当年最受期待的十大网络游戏之一。

若说那一年《蜀山OL》刚刚走入大众视野,那么2006年的ChinaJoy对它而言便具有非凡意义。

2006年,在ChinaJoy现场,盛大游戏CEO陈天桥亲临《蜀山OL》展台,浏览宣传资料后,对游戏题材与画面给予了积极评价,颇为看好这款作品。

当然,这番评价或许只是陈天桥逛展时的随口之谈,并未露出太多深意,直到次年的ChinaJoy上,盛大与御风行之间的互动才逐渐增多。

2007年ChinaJoy期间,盛大在展会入口处停放了四辆奔驰,陈天桥当场宣布,凡有优秀项目的团队,都可乘上奔驰直奔盛大总部,与高级投资经理面对面洽谈投资机会(当时盛大凭借雄厚资金设立了18基金项目,专门支持前景看好的游戏公司)。

廖连慎成为首位乘奔驰进驻盛大总部的人,他如愿获得了1,000万元的投资,同时也付出了公司约20%的股份。

据廖连慎后来回忆,盛大对项目的评级分为A、B、C、D四级,其中D代表不合格,C则仅是勉强过关,而《蜀山OL》最终只拿到了C+的成绩。

在盛大看来,这个分数无疑只是勉强达到了及格线。

无论如何,御风行最终成功拿到了盛大的投资,外界也一致认为,有了这层关系,《蜀山OL》由盛大代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所愿,《蜀山OL》的运营之路充满了波折。

换了数家合作伙伴,也始终未觅得真正合适的“归宿”。

当御风行与猫扑网联袂宣布猫扑网将负责《蜀山O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及运营时,这一消息着实让众人始料未及。

猫扑网隶属于千橡互动旗下的社区平台,80后90后对这个网站并不陌生,许多当年的流行语便源自此处。凭借自称拥有5000万用户的庞大流量,他们也企图在网游领域分得一杯羹。

为何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盛大反而弃而不选,转而依靠猫扑网这样的新手?御风行给出的解释是,希望借助猫扑网的平台优势更好地推广《蜀山OL》。其实众人心知肚明,这背后大概率是猫扑网提出了十分慷慨的条件。

言归正传,经过多次内测之后,《蜀山OL》于2008年5月23日下午3点正式开启公测。首批四组新服在上线不足十五分钟便被抢个空空。

翌日,猫扑网迅速宣布再开设两个服务器,以应对激增的玩家需求。

这样的开局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还算理想,若能稳扎稳打地运营下去,蜀山或许还能细水长流,渐渐壮大。

然而,不久后猫扑网运营团队暴露出明显的短板:团队仓促组建致使管理混乱,服务器频频出现不稳现象,游戏内货币贬值严重,道具收费过度,致使大量玩家纷纷流失。

在猫扑网掌舵《蜀山OL》一年后,竟推出以人民币购买宠物以吸引新用户的活动,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加速了游戏走向衰落的步伐。

眼看《蜀山OL》在猫扑网手中越来越走下坡路,御风行便迅速转向,与迅雷展开合作,将游戏移至迅雷平台运营。

当年,几乎所有拥有流量优势的社区或视频工具软件都不愿错失网游这一风口;然而,这些跨界者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他们往往仅在自家平台上投放几个广告,设几个入口,随后便不再精心打理。

因此,即便依靠迅雷的平台,《蜀山OL》依然未能激起多少波澜。

转了一圈后,御风行最终与盛大再次联手。2009年4月3日,盛大游戏与千橡互动联合宣布共同运营《蜀山OL》。

此前因口碑受损而饱受争议,为了扭转局面,御风行特意为盛大推出了蜀山特供版——《蜀山新传》。实际上,这只是《蜀山OL》的一款新资料片,核心内容依然沿用原版架构。

然而,《蜀山新传》在盛大平台上始终未能迎来复兴,其月营收徘徊在300万至500万元之间,仅仅算得上盛大旗下的小产品,而这与盛大推广力度不足不无关系。

一方面,盛大最初对《蜀山OL》的评估就不高;另一方面,经历外部挫折后再度合作,其原有魅力早已大打折扣。

时至2011年,御风行依然寄望于《蜀山OL》能为其带来更多收益,因而又将其“出嫁”给了4399。

以小游戏起家的4399同样垂涎网游市场,加之两家公司同处厦门、相邻甚近,其进军客户端游戏的首个产品便从运营《蜀山神话》开始。

事实上,《蜀山神话》乃是《蜀山OL》的一个分支,亦可视作删减版,旨在让4399的用户能够循序渐进地体验网游的多样玩法。

毕竟,小游戏与网游的受众本就存在较大差异,而在4399平台上的《蜀山神话》最终也未能引发市场热潮。

随着时光流转,同类产品不断涌现,国风仙侠题材逐渐失去了往日光环。面对那画质更精美、玩法更新颖的网游,又有谁愿意执着于旧梦?

无论是猫扑、迅雷版本的《蜀山OL》,还是盛大的《蜀山新传》与4399的《蜀山神话》,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时代变迁中的遗憾篇章。

归途已逝:网游界的兴衰浮沉

经历了多次合作的更迭,却始终未能寻得理想的归宿,御风行最终认识到——昔日风光不再的《蜀山OL》已难依托这一IP赚取巨额利润,只能无奈选择回归自营模式。

随后,御风行基于经典蜀山题材推出了《新蜀山OL》,转而自主运营,企图召回那些曾经的忠实玩家。

有趣的是,尽管冠以“新蜀山”之名,其官方网站依旧采用原版的宣传口号,并郑重承诺永不关服。

然而,多次版本更迭早已令老玩家心灰意冷,昔日的仙侠梦也因此支离破碎,难以重拾。

追溯其根源,“蜀山”这一名称由来已久,最初缘起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随后演绎至电影与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中华传统修真和武侠文化的代表。

时光荏苒,如今御风行版的《蜀山OL》也渐被岁月风尘所覆盖,再难复当年辉煌。

曾几何时,玩家们在这虚拟的蜀山世界中沉醉,伴随着悠扬乐曲,大快人事;而今,那片曾承载无数青春与梦想的虚幻天地,犹如一场渐行渐远的旧梦,悄然褪色。

即便那熟悉的背景音乐偶尔在记忆中响起,昔日归来的路却早已难寻。

透过《蜀山OL》的兴衰浮沉,我们仿佛见证了中国网游黄金时代的众生相——无数弄潮儿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期盼,投身于这片热土。

廖连慎放弃原业,跨界游戏开发,勇往直前只为开创光明未来;

外行的晋江鞋商老板,用真金白银赌上互联网风口;

猫扑网、迅雷、4399等跨界平台,怀着流量转型的迫切愿景,在游戏运营的陌生领域踉跄前行;

而行业巨头盛大,则凭借雄厚资本四处攻城略地,试图扩展其帝国版图;

《蜀山OL》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没落,历经了一次次挽回玩家热情的努力;

有人乘势而上,有人黯然退场,有人实现了暴富神话,也有人赔得精光,机遇与风险轮番上演;

而我们玩家,则成为这段时代记忆中最鲜活的注脚。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9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