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Store因纵容AI游戏陷舆论争议:如何应对低质游戏泛滥的现象?

PlayStation商店因AI生成游戏引发争议

近期,来自外媒TwistedVoxel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内容涉及PlayStation商店在内容审核上的问题。据悉,部分开发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量生成低质量游戏,导致这些作品得以上线,而这一现象正引发业界的热议和批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涉及的游戏基本都配有大量AI生成的图片和宣传素材,使得整体质量难以保证。以下是关于此事的详细介绍。

多款AI生成内容的低质游戏上线

PlayStation商店近期被曝光上架多款由AI辅助开发的游戏,部分作品包括《Brainrot: Fighting/脑残格斗》、《Br Br Patapim/Br Br啪啪砰》、《Lirili Larila/哩哩啦啦》和《Brainrot Tung Tung Sahur/脑残斋月咚咚》。其中,《Br Br啪啪砰》的角色甚至出现在《脑残格斗》的宣传素材中,暗示这些游戏背后可能存在关联的开发工作室。这种串联关系加剧了公众对开发流程和内容质量的担忧。

AI生成游戏截图示意图

AI生成游戏宣传素材

AI生成内容的明显瑕疵与质量问题

在这些游戏的宣传图片中,AI生成的错误异常明显。例如,《脑残格斗》中的背景图显示,右侧角色的左手只剩下四根手指,而右手虽然还能勉强辨认出五指。这正是AI在图像生成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开发商CGI Lab SRL对这些瑕疵的容忍度极低,不仅在宣传素材中展现出问题,连发布的实际演示视频也存在诸多瑕疵,导致玩家和业界对其专业程度表示质疑。

AI生成游戏实机演示中的瑕疵

大型游戏厂商也在探索AI内容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业界巨头也开始尝试利用AI技术改善游戏开发。例如,2025年2月,《使命召唤》在Steam页面的声明中公开承认,部分游戏资产是利用生成式AI技术制作的。这一消息引发了关于AI赋能未来游戏内容的讨论。与此同时,《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中的一幕 featuring 一位僵尸圣诞老人,也展现了AI生成素材在实际游戏中的应用,然而,场景中的手指数量异常,反映出AI生成内容在细节处理上的局限。

AI生成游戏角色瑕疵示意图

行业动向:AI在游戏开发中的角色变化

此外,据一位匿名光环工作室开发者透露,微软目前正积极推动通过AI代理实现岗位替代,以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这一趋势表明,未来游戏行业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智能,既在内容创作上提供支持,也可能对现有的游戏开发岗位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变革同时引发了关于AI内容伦理和行业监管的讨论,值得业界密切关注。

总结:AI内容生成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挑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AI在提升效率方面具有潜力,但目前大量出现的低质内容、瑕疵图片以及未经严格把关的开发流程,也让业界担忧“质”与“量”的平衡问题。未来,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AI,是每一位游戏开发者和发行平台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常见问题解答(FAQ)

Q: AI生成游戏内容的主要缺陷有哪些?
A: 主要缺陷包括图片中的细节瑕疵(如手指错误、比例失衡),以及在实际游戏中的表现不稳定,容易出现模型错误和视觉不协调的情况。
Q: 大型游戏厂商如何看待AI在内容制作中的应用?
A: 一些大厂例如索尼与动视已经开始探索AI生成资产,但同时也在关注其技术的成熟度与内容的质量,把控会更加严格,以避免影响品牌形象。
Q: AI生成内容是否会取代传统的游戏开发工作?
A: AI有望成为辅助工具,提高效率,但短期内仍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创意和质量把控,行业仍需寻找合理的结合点。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96 分享